說到軟碟這個東西,實在是一種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東西,
電腦裡的典型雞肋角色。

說食之無味嘛,
現在能放在一片 3.5" 磁片裡的東西已經少之又少了,
能放的下的不出一些簡單的文件之類的東西,
其他的不管是軟體、圖片、音樂,
甚至是肥大一些的 PDF, DOC 檔案(通常是有嵌入圖形或字型),
隨便都會超過 1.44MB 的大小。
加上 3.5" 軟碟片的設計結構問題,
存放在上面的資料並不是很安全,
不管是發霉、折彎、泡水、靠近磁性物體,
都有可能造成資料的損失。
更遑論在正常使用狀況下,
因為軟碟機狀況不良造成的讀取失敗、灰塵刮片等問題。
在這樣的狀況下,一般人使用 3.5" 軟碟的機會已經少之又少,
更造成軟碟機長期閒置導致內部積灰,
偶一用之便發現因為這些灰塵導致刮片資料損毀,
便更不相信軟碟機,形成惡性循環,也就更少使用軟碟了。

而棄之可惜嘛,
一直到今天,我的幾台電腦上都還是有 3.5" 軟碟機的蹤跡,
這不是因為我特別懷舊還是怎麼的,
而是因為這幾台電腦的 Award BIOS 要更新的時候都還是需要軟碟機啊!
講到這一點就有點令人惱怒,
Award BIOS 的更新軟體,aflash,一直都僅支援 real DOS mode 而已,
也就是 DOS / Win95 / Win98 / WinME 這些的 command line only safe mode
在 Win2000 / WinXP / Win2003 下面都不能執行,非常討厭。
所以一旦要進行 BIOS 更新的時候就要用 Win95 / 98 開機片開機,
進入純 DOS 模式,再做 BIOS upgrade flash 的動作。
現在都什麼時代了,還一定要用 real DOS mode ,
真是不曉得這些主機板廠在想什麼...
還有就是有時候在一些拿升級剩下屍體拼湊的電腦上要裝 BSD / Linux 的時候會要用到,
這些作業系統通常都可以由簡單的兩三片磁片開始安裝,
剩下大部分的檔案都在設定完網路之後由網路取得,
而這也是我相當 prefer 的安裝方式:不會產生太多的廢棄光碟,
而這些磁片也可以反覆使用在下一次的安裝中。

***

這些是為什麼我還會有 3.5" 軟碟機的前話。

至於今天的主題呢,是 Panasonic 的 3.5" 軟碟機。
我手上大概有十幾台的軟碟機,
裡面有三台是 Panasonic 的,
前幾天在整理這些雜物的時候,順手測試了一下這些軟碟機的好壞,
不測還不曉得,測完才發現有好幾台已經壞掉了,
這裡面包括了一台很舊(1996出廠)的 NEC 軟碟機,
還有就是兩台相當新的 Panasonic 軟碟機。
NEC 的那一台是無法順利讀取軟碟上的資料,
偶爾可以讀到一些東西,但是隨即就會出現無法讀取的錯誤訊息,
大約是磁頭的狀況已經很差了。
但是 Panasonic 的那兩台卻不是這樣,
那兩台是電路版壞掉了,主機板根本無法正常控制它。
在開機的過程中都會回報說「floppie error」,
然後軟碟放進去也一定是出現「disk error」的訊息。

我曾經用過三台不同的 Panasonic 軟碟機,
這三台使用時間都不超過一年就都出現故障,
除了剛剛提到的這兩台以外,
另外一台是讀寫中的信號燈損壞,
看來 Panasonic 的品管真的有問題,
其他 SONY 牌的 3.5" 軟碟機還一台都沒有壞過,
更不要說那些 1990 年左右出廠的 EPSON 跟 TEAC 軟碟機了...
Panasonic 真的該檢討一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rigin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