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討厭上ptt?
因為那邊太多一知半解就硬裝懂又不肯認錯的白爛。



本來很少上ptt的,
前一陣子因為太無聊所以開始閒來沒事上去晃晃,
閒晃的範圍包括了photo版,結果就遇到這種白爛...
善哉善哉,把那個版 z 掉好了。

讓我差點腦溢血的事情是這樣的:

有個人想要買相機,
他想要的是「使用指針測光表的機械式相機」
然後跑到ptt photo版問FM3A,
因為有人推薦他買這一台,
理由有二:

1)可以接 Zeiss Lens
2)FM2 的設計比 Canon AE 優良

結果有人在推文回了類似這樣的話:

「Nikon 機械式相機沒有別人說的那麼好,說 Nikon 機械式相機好的人都是被催眠的」
「Nikon F 機械機不好的理由是因為問的人想接 Zeiss Lens ,而 M42 轉接 F 很糟糕,M42 轉 FD 都比較好」
「Nikon F 接環很難轉接鏡頭,要接 Zeiss Lens 應該買 Canon(FD) or Pentax」
「大部分人轉接 Zeiss Lens 是拿 Canon EOS 接(C/Y mount) Zeiss ,不是拿 Nikon F」
「轉接 C/Y mount Zeiss 的原因是 Yashica 機身很爛」
「Nikon 的鏡頭不怎麼樣,因為 135 format top 20 resolution chart 中沒有一只 Nikon 鏡頭」

真是亂七八糟,不知所云。
理由下述。


先來看看為什麼對一個要買機械式相機的人,
我們為什麼大多推薦 Nikon FM 系列?
原因是到 2006 年的現在,
Canon, Nikon, Pentax, Minolta(賣掉了), Olympus, Contax/Yashica, Leica 幾間廠商裡面
只有 Nikon 還在生產機械式相機與相應的全手動式鏡頭。

如果標準鬆一點,把時間往前推,1990 年以後所有生產的機械式相機裡,
產量最大的還是 Nikon 。

光就產量大這一點就可以說服一個沒相機的人買 Nikon 機械機了,
原因是生產數量大、流通量大的相機才可能有便宜且有保障的維修。

哪一家相機維修公司不會修 Nikon FM ?
哪一家相機公司會跟你說 Nikon FM 沒有備料所以無法維修?

沒有的。



雖然說機械式相機只要保養得宜,
大概只要煩惱測光錶哪一天老化壞掉,
但是光就這一個地方也就夠了。

現在誰真的會想帶一台沒有測光錶的 135 相機出門?

所以縱使相機其他部分再好,
沒有測光錶也是白搭啊。
沒有測光錶的 135 相機大概只有被冷凍把玩的份。



以上是第一點。
推薦一個新手買 Nikon 是出於理智的選擇,
而不是某種浪漫的,或者是意識型態的催眠。

然後關於第二點。
有點知識的人都知道同樣寫著 Zeiss ,
「真正」的 Zeiss 是指西德 Zeiss, Zeiss Oberkochen 或二戰前的 Zeiss Jena ,
而非東德 Zeiss, Zeiss Jena DDR。

為什麼揚棄東德 Zeiss 乃是因為眾所皆知的 Zeiss 史:
Jena 這個城鎮地處德東,在二戰末期盟軍攻略範圍中屬於紅軍負責範圍,
由於以米國為首的西方勢力不想讓當時獨步全球的光學技術落入老共手裡,
所以在侵襲德國本土之後即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殺至 Jena 把主要的技師都帶到米國控制範圍,
晚到的紅軍只能悻悻然的把米國沒帶走的機具從 Jena 搬回俄羅斯。
所以東德 Zeiss 雖然繼承了原 Zeiss Jena 的工廠,
但是由於沒有技術人員的關係所以在二戰之後幾乎沒有新的光學發明,
不像西德 Zeiss 接連發明了許多新的鏡頭形式及鍍膜技術。

而 M42 thread mount 是 1949 年 Zeiss Jena DDR 發明的玩意兒,
古早的 Zeiss Jena 自然不可能出過這種鏡頭,
而據我所知 Zeiss Oberkochen 也沒有。
一般在市面上看到的 M42 Zeiss 都是 Zeiss Jena DDR 做的。

所以對一個想用 Zeiss Lens 的人說「去玩 M42 吧」實在是很奇怪的一件事,
因為對方想要的是 Zeiss Oberkochen 做的鏡頭,而非 Zeiss Jena DDR 。

會把 Zeiss Lens 跟 M42 牽扯在一起
(而且沒有註明 M42 是窮人的 Zeiss--Zeiss Jena DDR 的鏡頭由於產量大、鏡頭形式較簡單所以價錢相當便宜)
只能說這個人對 Zeiss 或 M42 都沒有透徹的瞭解。

所以這個人如果說出 FD 適合轉接這種鬼話也不足為奇了...
平平 Nikon F, Canon FD, Pentax K 的接環口徑都類似,
差異僅僅在機身厚度,若說 FD 對 F 有任何優勢,那也僅僅是一點點而已。
更別說跟 PK 比起來,在 Pentax 刻意維持 PK 的相容性之下,
只要 Pentax 出過的鏡頭幾乎都可以找到原廠 solution 裝在 PK 上。

真是莫名其妙。

以上是第二點。

那,如果要轉接 M42 應該買誰呢?

Cosina 有以 Voigtlander 的牌子出一台 Bessaflex TM
M42 鏡頭接原生 M42 相機當然最好。
除了這一台以外的 M42 相機都有些歲數了,
如前第一點所述萬一測光錶壞掉很難找到維修零件。

如果硬是要轉接,
由於 PK 有官方支援 M42-PK 轉接環的關係,
所以操作性遠優於 FD, F 。
在這個情形下 FD 跟 F 只是五十步與百步之遙而已。

這是第三點。

然後,C/Y mount 的 Zeiss Lens 轉接問題。

在數位單眼相機普及前,
如果有人到 C/Y Zeiss 俱樂部問轉接問題,
通常會得到「不如買一台 Yashica FX-3 super 2000」的建議。
原因就是原生接環的操作性比轉接好太多了,
況且 Yashica 機身並不多麼貴,
所以大多數來問的人都會接受這個建議,
實際上轉接 C/Y Zeiss 到 Canon EOS film camera 的人並不多,
自從攝影家手札 C/Y 開版以來兩隻手也可以數完。

一直到 Canon EOS 300D 用石破天驚的價格開始直至今日的 DSLR 浴血戰。

數位化的時代 C/Y 用戶是很悶的,
因為 Kyocera 動作過慢,遲了很多年才開始進行數位相機的研發,
為了迎接數位時代把 SLR 線整個換掉,變成以 N 接環為主的相機,
為了自動對焦所以把鏡頭輕量化,開始使用塑膠鏡片,
還有擴大原先較小的接環口徑以克服 CCD sensor 入射光角度的問題。

問題是就是太慢了,而唯一推出的天價 DSLR Contax ND 也有一堆問題,
所以 C/Y 用戶在數位時代紛紛含淚出走,
但是這些人往往無法接受 C/Y 不能數位化,
所以就開始動腦筋轉接。

C/Y to EOS, C/Y to F

問題是 Nikon F 機身太厚,
光轉接上去會有無限遠無法對焦的問題,
所以 C/Y to F 轉接環上一定會有修正鏡片,
但是 C/Y 用家通常對光學都非常吹毛求疵,
Zeiss 與 Leica 以外的廠商根本看不上眼(哈)
自然是對這片鏡片異常感冒。

所以 Canon EOS 那最大的接環與最薄的機身就成了轉接的王道,
什麼亂七八糟的東西幾乎都可以順利轉接上去,
而 Canon 又作為第一個下殺 DSLR 價格的廠商,
自然有一堆 C/Y--Canon 用家互相拿對方的機身--鏡頭來轉接,
嚐嚐數位--Zeiss的味道。

這是為什麼轉接 C/Y mount 的 Zeiss 要用 EOS 。
無預期的把主詞的 Zeiss 由 Zeiss Jena DDR 所生產的 M42 接環鏡頭轉變為 Zeiss Oberkochen 的 C/Y 鏡頭,還真有你的。
這是欺負別人沒用過 Zeiss 嗎?

以上是第四點。

至於 Yashica 的機身很爛這回事,
首先我不曉得什麼叫做「爛機身」,
不過至少我的 MIJ Yashica 們沒給我出過大毛病。
反光鏡下滑是大部分 Kyocera 相機的痛點,
但是那也只要推回去重新黏過一次就好了,不是大問題。

除了沒一台有重複曝光之外,
Yashica 的機身們沒有什麼缺陷。
問題只是機身的選擇而已。

要用景深預覽、PC 同步的話可以選 FX-2 ,
不用的話可以選縱走快門的 FX-3 super 2000。
同樣都是 MIJ 的,沒有組裝的問題。
FX-2 甚至全機黃銅製成,重量驚人,
頭頂落地都像沒事一樣(個人經驗)
嫌重的話就用 FX-3 super 2000 ,
雖然大部分是塑膠製成但是接環還是金屬製,
不像 Canon 一樣沒誠意用塑膠。

至於很多人抱怨 FX-3 super 2000 的快門震動問題,
我必須說那是純粹的錯覺,
震動是反光鏡復位造成的,
反光鏡彈起其實沒有多大的震動,
而反光鏡復位時快門業已關閉,是故對拍照沒有影響。

唯一有可能在拍攝過程中造成晃動的是由於機身過輕造成的
光圈連動撥桿動作時造成的轉動慣量,
這可能讓相機轉一下。
不過只要選用重的要死的 FX-2 就完全感受不到這個轉動。

說 Yashica 機身爛的人一定沒用過 MIJ 的 Yashica 機身。
便宜又好用,這是我經手四台之後的評價。
真要挑剔缺點只有「觀景窗過暗」這一點,
當然,這是跟亮的要命的 Contax 比,
如果要跟 Canon, Nikon 的業餘機比的話是完全不遜色的。

以上是第五點。

最後一點, Nikon 鏡頭解析力不夠強,在 top 20 一個位置也沒拿到。

傳統上有一個說法,「 Nikon 的鏡頭比別人的『銳利』」
我必須說這是一個錯覺, Nikon 的鏡頭不是比較銳利,而是對比比較大。
由於黑的更黑白的更白,明暗界線線條特別明顯,
所以人眼會覺得「銳利」。

這是人眼對於影像解析度的感覺,
並不光依據到底那些擠作一堆的細線到底能分辨到幾位數。

而 135 lens resolution chart 偏偏是根據那個幾位數在評比的,這就尷尬了。
細心一點的人可以發現裡面並沒多少支 Zeiss Lens 。

為什麼?
因為 Zeiss 在設計 135 鏡頭的時候並不單講究解析度,
還講究了大光圈下的平均解析力、整體反差等等其他屬性,
有一好不能有兩好,在這個狀況下很多鏡頭就掉出了 top 20 的排行榜外,
但是整體使用效能卻是很好的。

Nikon 鏡頭大約就是受了類似的害。
由於對成相的要求不一樣,
所以做出來的鏡頭在解析力上不是很高,但是反差卻大些,
所以對於大物體的分辨很清楚。

說實在話,要評價一支鏡頭,看整個 MTF 圖比只看解析度準確太多了,
MTF 不止告訴你細線解析力,還告訴你粗線解析力,低反差與高反差的細節記錄能力。

真要用技術文件來比較鏡頭優劣的人,
只知解析力而不知 MTF 實在是跟瞎子摸象沒兩樣。
而這個瞎子還振振有詞死不認錯。

以上為第六點。



抱怨到這裡,氣也消了。
如果那個白爛看完這篇還不承認自己亂講話的話,
我也不知道該對這種人說什麼了。



難怪某窩要鞭打小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rigin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