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在FreeBSD Handbook或者是vinum作者自己寫的The Complete FreeBSD中都沒有提到「完全正確」的將FreeBSD安裝在vinum上的作法,Handbook裡面寫一點也不詳細,照著做一定會bootstrap panic,而Complete FreeBSD(4/e)裡寫的則是有錯誤。(也會造成bootstrap panic或者是fsck error)
下面是去google拜了mailing list之後得到的正確作法:

1. 如正常安裝一般安裝FreeBSD,不過在切割partition的時候記得把swap放在第一個。

2. 安裝完成之後進入系統。輸入"swapoff -a"關掉所有的swap partition,這樣才能修改disklabel。

3. 使用"bsdlabel -e "修改disklabel,加入offset為16並涵蓋全磁碟的partition h。並且將swap縮小281 sectors,offset由281 sector開始。

4. 同上,修改第二顆硬碟的disklabel,vinum partition涵蓋的部分disklabel設定務必與第一顆硬碟相同,而多餘的部分(第二顆硬碟或許比較大)則可自由設定。

5. 編輯vinum設定檔案。參照disklabel中的partition大小設定subdisk的大小;記住:切勿指定driveoffset值。可以將第一顆硬碟與第二顆硬碟的vinum設定檔分開儲存,這樣如果有問題的話可以減少重複設定所浪費的時間。
分開寫入設定檔時第二顆硬碟的設定如下:

drive device
plex name org concat volume
sd len drive

6. 使用"vinum create "建立vinum內部設定。

7. 重新開機入single user mode。

8. 使用"fsck -t ufs /dev/vinum/"來檢查每一個ufs volume,如果有問題的話要重複檢查至沒問題為止。

9. 使用"mount -u /"將root filesystem改為read-write。

10.將fstab備份為fstab.OLD

11.修改fstab,用/dev/vinum/代替原先的/dev/da0s1*。

12.將改好的fstab另存一份為fstab.vinum。

13.reboot。
14.如果將第二顆硬碟的設定檔分開儲存的話,此時使用"vinum create <2nd_config_file>"來建立其他mirrored plex。

15.使用"vinum start "手動初始化(又叫revive)mirrored plex。

16.收工。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rigin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